1.互联网医院发展现状
现今,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条件保障,稳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而这里所说的互联网医院,指的是实体医疗机构依靠互联网实现实体医疗机构功能的个体,使得实体医疗机构更加互联网化,这是为实现“均衡医疗资源”和“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目标,将医疗产业从以往提供“医疗保障”向提供“健康服务”完成转型的催化剂。
2.互联网医院运营模式
目前,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内容主要分为远程诊疗、远程诊断、院后管理和健康管理四个方面,而其运营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存在的“医院+互联网”模式;第二个类型是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模式。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随着处方药在互联网销售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医院的相关政策完善落实效果越来越好,互联网医院从2019年开始,进入了加速建设发展的阶段,由于受到医疗资源协调不足、政策支持力度较小与审批流程较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现今除了海南和宁夏省外,国内互联网医院的运营模式都以“医院+互联网”类型为主。
3.互联网医院存在的问题
(1)目前“互联网医院”的核心价值不够明确,出现重复建设、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窘境。在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中,公立医疗机构仍占据综合医疗的绝对主导地位,而民营医疗逐步侧重专科医疗、康复医疗、健康管理等方向。随着互联网医院浪潮推动下,医院、平台和企业都纷纷抢占互联网医院市场,互联网医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大多数都侧重提供在线问诊,导致同质化困境严重。
(2)盈利模式尚未成熟,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互联网医院主要营收是通过问诊咨询、处方药续方、器械保健品消费以及个人医疗延伸消费包括体检、医美、康复等四个环节构成,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其中89.6%的互联网医院已实现营收,但营收能力相对较弱。相对于目前已具有盈收能力的互联网医院来说,其自身的盈利能力仍然不足以支撑持续运营。其中超过50%的互联网医院处于亏损状态,而盈利额超过100万的仅占13.5%。
(3)公立大三甲的“虹吸效应”或加剧医疗不平衡。对于公立大三甲医院来说,互联网医院能够帮助其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接受到公立大三甲医院将复诊的患者,以线上复诊的实现分流压力,提高医疗诊断的效率。但业内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这可能进一步增加大医院的虹吸效应与分级诊疗相悖,可能会造成优秀医院通过互联网医疗实现不断扩张,加剧各地间医疗的不平衡。随着这次互联网医院的浪潮,越来越多的大医院都开设自己的互联网医院,各自为政,而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会越来越弱势越来越被边缘化。
(4)目前为止,相关部门还没有制定一套统一的、可行性较高的互联网医院管理细则。互联网医院风险点不仅包含传统医院运营中的风险点,也包括如电子处方风险、信息安全医保支付药事管理等多重互联网医院新风险,而与合作方共享数据等外部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5)医生生与患者管理亟待优化完善管理。互联网医院的医生资源主要源于实体医院线下医生互联网医院招聘医生线上多点执业。然而优质医生无论线上线下,仍是稀缺资源。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实行的是备案制度,这和多点执业不同,只需要向监管平台申请备案。但是在引进医疗卫生人员的过程中要建立严格的筛选标准和考评体系,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互联网医院的患者来源途径广泛,但是,患者管理的关键则是线上线下对接和患者维护。
4.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医疗健康是我国重点战略之一。监管政策逐渐开始明晰,地方政府也慢慢开始认可并且接受互联网医院的存在。而且实体医院和互联网医院两者没有好坏之分,目的都是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只是运营模式不同,在逐渐互联网化的背景下,“互联网+医院”主要作为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运营模式,实体医院方面,常见的运营模式则是“医院+互联网”模式。
互联网医院其实是线上的“健康维护组织”(HMO)模式的雏形,随着技术的发展,会逐渐实现互联网云平台打通医、药险的健康医疗闭环。相比传统的HMO组织线上的“云HMO”无需考虑医疗机构的地理覆盖范围,可以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覆盖更大的用户群体。这对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有重大意义,而这种打通了医疗服务各个环节的模式也正体现了未来智慧医疗的核心价值,将业务拓展到了人的整个生命周期,逐步打造出覆盖“患者教育-临床-治疗-支付-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全流程闭环。